TCL科技 李東生
9月22日,通力股份申報深市主板IPO,背后的實控人為TCL科技李東生。
通力股份是研發生產聲學及智能產品的代工企業,去年入賬近百億。其原間接控股股東通力電子,2013年曾在港股上市。
2018年,李東生以低于50億的價格,賤賣TCL集團500億資產包,并收入自己囊中,通力電子正是其中一小塊資產。
2019年TCL集團完成重組后,通力電子便開始啟動私有化退市,2021年完成。
通力電子此前在港股似乎長期被低估,而A股流動性明顯更好。李東生是否早在重組前,就已經計劃將其送上A股?
自從去年入主奧馬電器后,李東生已控股奧馬電器、TCL科技、TCL電子、華顯光電和TCL中環五家上市公司。如果此次通力股份順利沖擊A股,李東生的資本版圖將再次擴容。
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下,李東生帶領TCL一路壯大,并逐漸打造成涵蓋半導體、光伏、銀行、地產、通信等領域的產業版圖。
可期間李東生卻不斷在分拆與并購中實行資本騰挪,損害了中小股東們的利益。
TCL:從國有到股份制
TCL自1981年成立到1997年,屬于國有獨資階段。
1982年,畢業于華南理工的李東生進入TCL,隨后帶領TCL在電話和彩電領域大發光彩,并在20世紀末成功手握TCL通訊和TCL國際控股(后先后更名“TCL多媒體”和“TCL電子”)兩家上市公司。
1997年,TCL進入產權改革階段,國有股權逐漸被稀釋,高管股份上升。2002年,TCL變更為“股份有限公司”時,高管股份從1998年的近8%上升到25%。
改革之下TCL集團迎來快速發展,2004年實現整體上市。隨后雖經歷了一段海外并購的滑鐵盧,但這段時間里李東生見證了改革開放下TCL的蛻變,吃足了時代的紅利。
華星光電:從國企到TCL絕對控股
2009年,李東生將目光轉向上游的液晶面板,與深圳國資合作成立深圳市華星光電公司,10億注冊資本一家出一半。這是當時深圳建市以來單筆投資額最大的工業項目,總投資達245億。
國資進場,扮演財務投資者的角色,隨著企業正常運行開來便慢慢退出。
2010年,國資放棄增資,TCL對華星光電的控股增資55%,次年李東生成為董事長。2013年,深圳國資退出華星光電,韓國三星15億入股15%,TCL的股份變成85%。
同一年,華星光電開始頻繁的資本運作。經過各種變革后,2017年TCL集團對華星光電的持股保持在86%。華星光電變成TCL集團絕對控股的子公司。
短短幾年內,華星光電迅速成為TCL的核心資產,并為后者提供主要利潤來源。在華星光電投產后,營收從2011年的1.31億,快速增至2017年的305億,成為當時中國第2、世界第6的面板廠商。
重組TCL的資本游戲
TCL集團與華星光電從國有到私有的相似歷程,屬于正常的歷史沿革,也助力李東生及TCL高速度發展。直到2018年TCL啟動重組,李東生才展示出他的資本騰挪術。
2018年底,TCL集團宣布重組,以47.6億元向TCL控股,出售家電、通訊、消費電子等智能終端以及相關配套業務,重組后半導體顯示將成為TCL集團核心業務。
公告引發輿論的軒然大波。據李東生所言,剝離的是不賺錢的傳統業務,沒人愿意接盤。但數據顯示,被剝離業務2017年的營收超500億,是集團總營收的“半壁江山”。
有中小股東指責李東生“賤賣資產”“左手倒右手”,嚴重侵害中小散戶利益。2019年,該方案最終還是獲得通過,TCL集團重組完成后更名為TCL科技。
TCL科技2018年業務結構截圖
這也意味著,TCL集團過去幾乎所有在消費電子領域的主業資產,完全轉移到以李東生為核心的管理層手中。被剝離的業務,卻在重組公告披露后的財報中,神奇般扭虧為盈,凈利近3億,幫李東生賺得缽滿盆滿。
另一邊,重組后的TCL科技業績一路下滑,但股價卻一路向上。2018年到2020年,TCL科技的市值從300多億上升到1000多億。期間李東生卻數次通過精準增減持套現。
其中,2020年9月,李東生發生“烏龍指”事件,賣出500萬股TCL科技股份后又回購,被股民怒懟“誤操作還是套現?”,還收到了監管函。
今年上半年,TCL科技虧損6億,還背上2000億的債務。如果按5% 的利率計算,一年的利息就要105億元,這個可不是一般公司能承受的。而同期“面板雙雄”中的京東方卻賺了66個億。
如今TCL科技的股價跌到4.68元/股,基本回落至2014年水平。雖然有面板行業周期的因素,但核心還是作為大股東的李東生,沒有給股東創造價值。
布局12家上市公司
沒有向資本市場講好半導體故事,李東生卻選擇把壯大后的TCL控股,作為其資本運作的平臺。
2021年,TCL控股頻頻舉牌,欲收購當時危機重重的奧馬電器。雙方多次激烈博弈,最終奧馬電器敗下陣來,當年5月TCL家電成功入主奧馬電器。
不過在今年的8月,TCL家電因在這場收購中涉嫌違反證券法律法規,證監會決定對其立案。
除此之外,李東生還通過TCL控股控制TCL電子,并曾通過TCL電子全資控股的TCL王牌電器參股晶晨股份;TCL控股參股的新新零售二期,還參股了蘇寧易購的混改。
除了TCL控股,TCL科技也是李東生資本運作的另一平臺。
2019年9月,中環股份和天津普林公告,控股股東中環集團擬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革。一年后,TCL科技從天津國資手上接過中環集團100%的股權,從而拿下兩家上市公司,進軍半導體材料和光伏。
至此,加上奧馬電器,TCL控股和TCL科技兩大平臺曾控股5家上市公司、1家新三板公司,此外還參股了6家上市公司。加上TCL科技本身,李東生共布局了12家上市公司和1家新三板公司。截至目前,這些公司總市值近4000億元。
更多精彩資訊,就在夸克顯示網(公眾號:Quark-display)
需要登錄才能發表評論!